李浩然:从朱熹的华夷观念看中国哲学的归统与建统
-
武树臣:中国“混合法”引论
-
任喜荣:宪法跨领域功能的制度分析——兼及“领域自觉”的实践意
-
暴雨蓝色预警继续发布:广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黄石警方摧毁一个非法“盗、销”电缆线犯罪团伙
-
荆楚温度 | 私家车坠江,警民合力上演“生死救援”
-
林口县柳树镇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
日本爱媛县近海地震已致多人受伤 2户家庭失联
-
陈金钊:目的解释方法及其意义
-
王锡锌:重思个人信息权利束的保障机制——行政监管还是民事诉讼
-
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思想纵横)
[16]不论是个人,还是小宗/小家,为大宗/大家而无条件牺牲才符合伦理道德,因为大宗者尊之统也,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绝(《仪礼·丧服传》),这也成为贯穿中国古代自由始终的一个特点。
[④] 此处对儒学的分期是采用黄玉顺教授的观点。中国社会第一次大转型之后,帝国时代的儒学贯穿了自汉至清的整个帝制时代,由先秦的王道儒学变而为帝国儒学,历经数代,理论迭出:由前宋明(转进期)的经学与玄学发展到宋明(兴盛期)的理学与心学,而后随帝制的没落而进入固滞期,以朴学为最后的理论形态而终结。
……遂己之欲者,广之能遂人之欲;达己之情者,广之能达人之情。此时,汉代已经定型的儒学理论,发生了转向:儒者不再依据具体天象和三纲五常的伦理制度来解释世界,而是转向了玄虚的道和无,形成了以道家的虚无为本,以道释儒,以儒援道的思想体系。[38] [明]王夫之著:《船山全书》(第三册),岳麓书社,2011年版,375页。它主要分为吴派和皖派。[26] [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316页。
但另一方面,由于逐渐遮蔽了本源生活的思想视域,其思维模式大都属于形而上学,未必适应于中国社会第二次大转型的当代社会生活。[27] [宋]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49页。这也回应了为何直到秦代都将易归类于卜筮之书,因而免于秦火。
就文化的象征意义看,周代的封建、宗法,都可以化入礼乐之中,所以后来在孔子心目中,礼坏乐崩就无疑是整个周制(周文)的崩溃。按照前述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从道德范畴出发审视筮法并非孔子的首创,早在其之前的晋惠公与穆姜在解读占筮结果时就已经涉及道德的重要性。对于得贞《屯》、悔《豫》,皆八也的占筮结果,筮史皆断言不吉,而司空季子却认为《屯》《豫》两卦,都有利建侯之象,都是得国之卦,是大吉之占。这个仁的观念与《论语》中的有所不同,如果说《论语》中的仁突出的是为仁由己的自觉性,这里的仁则是仁义求吉的契合性。
如果说史巫之士在汉代构成谶纬之学的主流,那么与之对应的则是忠于孔子之教的儒生。我们首先来看《清华简》中关于筮法的记录。
首先,二者在传承顺序上有所差异。第一是今本《系辞传》中关于大衍筮法的记录。……乐是在各种典礼仪式中辅助礼的,足以增强心理的效果,运用在教育上,其效果尤为明显。贺所谓田生绝于施雠手中者。
从字面上看,穷理指向的是知识的增加与提升,进而通过穷尽万物之理,以求接近真理之终极,故而帛书《易传》在这段文字的后面提到万物之义,可见其指向的是事物知识体系,此乃对于穷理的最佳注脚。同时,《清华简》与纳甲筮法在其他领域也有相当程度的类似。汉代之后,特别是在大汉帝国所设立的中央一统的政治体系,以及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论证诉求下,儒家重新走上历史的前台。基于《左传》这种对于卦爻辞的表达方式,笔者推论这一时期卦爻辞的出现,恰恰是对于传统易筮的主动改造。
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通过对于易家的重新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易是这一学术体系的最早表述,《周易》是易在周代所出现的文字形态与思想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注重德性对于吉凶的影响,但由于史巫之士持续性的存在,人们对易的理解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依然是将易视为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行为,易仍然呈现为卜筮之书的面貌。这一体系最为辉煌的成果就是在整合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编纂了我们今日所见的《易传》,儒生在这一作品中将孔子对于易的义理解读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记录,同时以卦象为主体来构建新的易学阐释体系,这种从筮法解读到学术解读的过渡构成《易传》的主色调。
就易家而言,其内部坚持易筮的史巫之士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使得文辞的使用并不普遍,也在客观上造成易家思想传承的困难。正是从孔子开始,易家逐渐与儒家在思想上有了更为深入的交流与融合,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儒家的介入,易单纯为卜筮之书的性质被逐渐改变。由此可见,田何对于丁宽是何等器重。这个方位图十分有趣之处在于它将一个人像置于卦图中,卦图又分见于不同的简片之上,加上简片的编号,就使得卦图的排列具有唯一性。帛书《易传》与今本《易传》,只有《系辞传》一篇在内容上基本一致。首先,史巫之士乃是世守,不存在学术传播的诉求。
界定这一范畴的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其一,易在先秦时代有自身的文本典籍,且文本形成远早于儒家学派。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
不有晋国,何以当之?震,雷也,车也。众顺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
例如,谈及丁宽经历时曾提到其从周王孙受古义,而对于古义的内容却并未加以进一步说明。孔子在易中勾勒的终极善,即是天道所佑之吉。
阴阳的指向并非哲学概念,而是占筮体系,这说明易在先秦时代的社会认知水平下仍停留在占筮的层面,而并非儒家学派的学术典籍。可以说,易家以占筮为主,重视天道、天理对人的约束与限制。帛书《易传》中大量记录孔子与其弟子研习周易的场景,不仅印证了孔子曾经研读和教授周易,更是明确勾勒出孔子对于筮法的态度: 史巫之筮,向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真正的君子只有从学习与把握万物之义中调整自己的行为,自觉摒弃后天知识局限所造成的阶段性善恶观,才能以终极的尽性以知命。
由于纬书在创立之初的目的在于将易筮再次捧回朝堂之尊,故而我们可以看到在纬书之中刻意将孔子进行神教化的处理,纬书又在此基础上为孔子编造了一套感生受命的神话,把孔子打扮成通天教主。周易文辞成为王官之学的核心之一,直接构成了礼乐文化的话语体系,并伴随着周代的贵族教育成为当时社会整体的意识表达框架。
一、易家与春秋筮法 谈到易家,与之关联最为密切的是史巫之士。易家实际上与不同学派之间都有着某种思想上的关联性。
其于王事,威仪容貌亦可观者也。按照李学勤的研究,在《清华简·别卦》篇章中记录的卦名与《归藏》较为接近,在卦序上以《乾》卦为首则与周易相同。
因此,《庄子》中所讲的阴阳指向恐怕并非《系辞》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高度哲学化的阴阳,而是易中六十四卦的卦爻符号,就是我们前文所言的阴阳含义,此处的阴阳乃是易家占筮比拟天道之阴阳,并非哲学范畴之阴阳。易家指的是专门以易作为思想主旨的特定群体。在这段文字之中,京房首先说明《春秋》多言灾异,而灾异的内容直接指向各种天灾,这与汉代流行的天人之说相一致。两部典籍所记易家在汉代的传播过程,也有几处言之不详。
王新春指出,该图预示着:人的生命就是一流动着的生生日新的有机小八卦系统,自身就是一个八卦的小《易》场,这一系统与场,又置身于无限开放宏廓而又流转无穷、日新不已的大宇宙有机八卦系统、有机八卦《易》场之中,以之为安身立命、推展人生的终极场域。即使有部分贵族知识分子参与,其对易的功能性理解依然是比较集中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坚持以易服务于筮的观念,恰恰成为易在先秦时代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出现了周代知识分子对易的不断理解与重构,但传统易的占筮方法并没有因此消失,甚至依然作为易的主流为人所瞩目,出现于孔子之后的《清华简·筮法》可以为证。周代初期人智开化,人们开始思考德之因素,进而将天从单纯的神明观念逐步改造成为具备某种道德属性的存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将易的发展做出的分期并非替代性的。与此同时,儒家在学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借助于易在文献传承上具有的天然优势,连同《诗》《书》《礼》《乐》《春秋》等构建起以六经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图景。
赵金刚:太虚与道体——张载“太虚即气”的再诠释下辖地区今天天气
干春松:中国思想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周边地区今天天气
城市天气预报
- 热门
- ABCD
- EFGH
- JKLM
- NPQR
- STWX
- YZ
国际城市天气预报
- 亚洲
- 欧洲
- 美洲
- 大洋洲
- 非洲
合作伙伴
- 多家门店1折清仓 暇步士前路难卜
- 程雪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规范内涵及其立法落实
- 俄罗斯经济仍需化解结构难题
- 屠凯:我国《宪法》第三条第四款的程序意蕴
- 中国激光显示技术发展步入快车道 产品应用领先世界
- 年轻人卧铺挂帘子遭老人吐槽,火车下铺应该“共享”吗?
- 不再仅依赖“价格内卷”,中企出海实现哪些升级?
- 俞祺:行政处罚设定权的“同位保留”原理
- “心里甜滋滋的!”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这样干
- 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继续发布:湖南等5省区局地风力可达11级以上
- 金融机构解囊给“小巨人”解渴 湖北400亿金融活水涌向专精特新
- 王贵松:风险行政与基本权利的动态保护
- 云梦:县安全办、残联联合开展4·15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 彭錞:《土地管理法》合宪性争议再反思——兼论立法形成条款的成
- 上海长宁一小型汽车与老年代步车发生碰撞 致2人受伤
- 马得华:“反多数难题”在中国:法院有权审查地方性法规吗
- 2024年巴黎奥运会火种采集成功
- 秦皇岛开发区税务局厚植税收营商环境“沃土”
- “宇辉同款”航线持续火爆 千余名游客打卡两江游览
- 解志勇:基于中国式扶贫实践的给付行政法治创新
- 只只“白鸽”绽枝头
- 刘练军:论作为一种新型中国式宪法权力的监察权
- 7561个银行网点可为外籍来粤人员办理换汇等金融服务
- 夏志强 闫星宇:作为漂流资源的个人数据权属分置设计
- “税”助发展 向“新”而进
- “倒着走”的人民警察
- 血友病患者为何被称作“玻璃人”?
- 陈金钊: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
- 昆明市西山区实施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 依托园区打造发展高地
- 叶必丰:行政复议前置设定的法治实践
- 自贸港建设带动海南单季度进出口首次突破600亿元
- 屠振宇:被选举权的规范内涵与实践展开
- 湖北构建三道防线守护群众切身利益
- 2024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开幕
- 世界血友病日:关爱“玻璃人”,让爱不罕见
- 熊樟林:《行政处罚法》主观过错条款适用展开
- 印度实现吸引外资目标争议大
- 新疆网络普法“上了云端”“接了地气”
- 因脑瘫智力水平停留在8岁 用鼻尖写作的她想成为海伦·凯勒
- 李晴 余凌云:智慧警务模式下警察法授权体系的补足
- 宜昌市总工会面向职工群众征集宜昌工运故事及工运实物史料
- 今年首季度访港旅客同比增加1.5倍
- 刘俊:判决过程中法官的价值发现
- 莫纪宏: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 赵宏:妨害公务行为的行政处罚:在规范与现实之间
- 番茄炒蛋怎么能加蒜?这本“食堂建议本”,火了!
- 中国代表团亮相日内瓦发明展 创新成果备受瞩目
- 秦前红 张演锋:检察机关能动履职的形态界分、宪制基础与完善方
- 银河系中迄今最大质量恒星黑洞发现
- 王贵松:中国行政法学的涅槃重生
- 张龑:数字时代通信权的重释
- 梁治平:让“名义法治”名实相副
- 日本深夜发生6.6级地震 多人受伤
- 金文印象展亮相米兰机场 展现中国文字之美
- 王旭:大一统国家观的中国宪法学原理
- 共享跳水乐趣
- 全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 消博会提供便利涉税服务 助力中外企业开拓市场
- 黄学贤:行政复议委员会机制新论
- 镜观·回响丨从“一块屏”看长三角加强城市现代化治理
今日生活指数
天气资讯





气温排行榜
- 高温
- 低温
排名 | 城市 | 今天气温 |
1 | 余秉颐:从老子走向黄老道家陈林:朱子心论辨正——以对陈来与李明辉之论辨的反思为中心 | 23~26 ° |
2 | 程志华 邓广煜:情感·自由·理性——蒙培元先生“情感儒学”的牟宗三:道之“作用的表象”(上) | 23~25 ° |
3 | 葛荣晋:道家哲学对现代医学的启示廖晓炜 朱燕玲:可以与能:孟、荀对道德行动的不同解释 | 23~25 ° |
4 | 吴天墀:试论宋代道学家的思想特点陈鼓应:《大宗师》:“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 | 23~25 ° |
5 | 朱锋刚:王夫之论荀子杨泽波:“性即理”之“理”是形上实体吗?——关于朱子天理概念 | 23~25 ° |
6 | 王岳川:老子的人生论与政治论龙涌霖:从“杀身成仁”说重探孔子“许人以仁”的智慧 | 23~25 ° |
7 | 任强:儒家法哲学的正统和异端——孔子、孟子与荀子之间的传承与黄玉顺:生活儒学:只有爱能拯救我们 | 20~25 ° |
8 | 胡海忠:应位·有无·心迹——论《周易正义》对玄学的转化刘伟:论早期中国思想中的“物”概念 | 20~25 ° |
9 | 朱汉民: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丁进:以为民极:中华经学的责任担当 | 17~25 ° |
10 | 陈志武:从文明的逻辑看儒学干春松:中国哲学的深度发掘者和当代思想的融会创新者——汤一介 | 12~25 ° |
1 | 韩星:曾子学派的孝本论陈鼓应:《应帝王》:无治主义 | -24~-12 ° |
2 | 陈欣雨:“东学西传”视野下的中华道统思想朱汉民:从名士风度到圣贤气象 | -24~-9 ° |
3 | 柴永昌:中华传统孝道的基本精神及当代价值陈鼓应:《大宗师》:“天人合一”的境界及“死生一如”观 | -23~-12 ° |
4 | 王杰:《论语》中的“五美”说陈鼓应:《德充符》:理想人物的审美心胸及宇宙精神 | -23~-8 ° |
5 | 吴根友 刘思源:宋明儒的“一体之仁”与儒家式的“共生主义”刘丰:继承与创新——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论 | -20~-8 ° |
6 | 何青翰 王学斌: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陈来:论朱子学“未发之前气不用事”的思想 | -20~-8 ° |
7 | 黄玉顺:“精神人文主义”平议干春松:从历史和信仰来理解国家和民族:康有为与章太炎的分歧 | -20~-5 ° |
8 | 林忠军:儒家易学传承、创新和重建及其现实意义——以《易传》为陈来:“礼”的精神与世界城市 | -19~-10 ° |
9 | 扈书乘:儒家思想中的廉洁文化智慧谭明冉:《中庸》诚、明关系再释 | -18~-12 ° |
10 | 黄朴民:兵学思想史研究中的“瓶颈”及其突破盛邦和:熊十力与其“本体”论的构筑 | -18~-10 ° |
空气质量排行榜
- 最优
- 最差
排名 | 城市 | 今天空气 |
1 | 张传海:智的直觉何以可能?——以康德、牟宗三、朱子为中心的考张岱年: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 7优 |
2 | 东方朔:“性恶”与为善的动机——荀子“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彭国翔:怀念一位英年早逝的学弟——蔡世昌《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 7优 |
3 | 冯天瑜:孝廉溯源顾准:老子的“无名”是反对孔子的伦常礼教的有名论的吗? | 7优 |
4 | 丁鼎:“礼”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孔祥安:孔子的孝观念及其内在理路 | 7优 |
5 | 陈明:《中庸》的儒教解读——以经学天人论与理学心性论为参照黄玉顺:儒法分野:孔子的管仲批判 | 7优 |
6 | 曾海军:重估王阳明“心外无物”论的价值——读丁纪《鹅湖诗与四吴飞:何谓“天地之心”——与唐文明先生商榷 | 7优 |
7 | 刘梦溪:二千年中外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陈寅恪对儒释道三家曹峰:比较视域下的中国古代宇宙论 | 7优 |
8 | 胡彦:返本归元:《周易》研究的四个维度与未来方向陈壁生:礼以则天——郑玄礼学的天学依据 | 7优 |
9 | 张向朋:王阳明与《周易》黄朴民:《中国兵学通史》:讲述思想嬗变与军事变革 | 7优 |
10 | 蔡祥元:唐君毅的感通玄学杨兆贵:儒家修齐治平思想溯源——论周公对孔、孟及其他儒家的影 | 7优 |
1 | 吴光:简说我的“民主仁学”论龚晓康:“气”何以具有道德的性质?——以王阳明为中心的考察 | 381严重 |
2 | 李景林:“家”与哲学——中国哲学“家”的意象及其形上学义蕴蒙培元:生的哲学 ——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 324严重 |
3 | 王海东:正己安人:中国古代修身之学及其现代启示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 273重度 |
4 | 赵金刚:孔颜乐处与宋明理学的展开张立文:儒学的生命在于创新 | 270重度 |
5 | 王杰:《论语》中的“五美”说徐仪明:正确认识王船山自然哲学思想 | 269重度 |
6 | 王博:合乎人的秩序与合秩序的人彭国翔:怀念一位英年早逝的学弟——蔡世昌《罗近溪哲学思想研究 | 257重度 |
7 | 陈鼓应:《逍遥游》: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张礼永:师者 道也——孟子师道论之探微 | 256重度 |
8 | 孙钦香:“心由性发”与“以心尽性”——船山以“思诚”论“尽心焦德明:革命的修养与修养的革命——作为儒家修身学现代形态的革 | 229重度 |
9 | 张爱萍 张培高:胡瑗的仁学思想浅析朴炫贞:朱熹与王阳明的体用与中和 | 229重度 |
10 | 杨兆贵:儒家修齐治平思想溯源——论周公对孔、孟及其他儒家的影陈鼓应:庄子的影像 | 226重度 |